美本申请系统Common App再次开放
作者:时尚 来源:探索 浏览: 【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25-01-10 17:08:41 评论数:
美本申请最常用的美本申请系统 Common App 又一次在 8 月 1 日准时开放了,这也就意味着新一轮申请季正式拉开帷幕。申请对于申请人来说,系统CA 的次开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公正的美本展示自我的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做申请准备的申请过程。你有没有好奇过,系统这个如此重要的次开申请系统是在何时诞生的呢?平时都是谁在运营管理呢?它经历过哪些变革与成长呢?今天我们就来浅浅地了解一下 CA 的历史。另外,美本我们依然会照例送上详细的申请 CA 系统填写指南,图文并茂,系统值得收藏哦~
Common Application 的次开历史可以追溯到 1975 年(想不到吧 CA 已经是个 47 岁的中年人了图片)。当时,美本大学招生的申请流程颇为复杂,学生需要向各个不同学校索要申请表再反馈回去,系统非常耗时耗力。为了减轻申请人的负担,同时简化大学申请的流程以便更高效地选拔学生,15 个来自不同机构的招生团队走到了一起,齐心协力研究出一个新式的申请方法,也就是今天 CA 的雏形。
其实,最初的 CA 并不是一个 “系统”,而是一本由多个完全一致的申请表格所组成的纸质小册子,学生只需填写完成后寄送给相应的学校即可。这个方法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到了 1980 年,已有 100 多所学校加入其中。不过,最开始的成员院校都是私立大学。1994 年,哈佛大学加入,成为了第一所参与此服务的常春藤大学。7 年后,第一所公立大学加入,也预示着 CA 终于走向了一个新高度。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纸质的小册子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也大大限制了 CA 自身的发展。于是,1998 年 CA 推出了首个在线操作平台,并于 2000 年正式转换成一个非营利性组织,专注于平台运营及其他相关事务。到了 2013 年,CA 已全面停止纸质版工具的使用,完全以网站的形式帮助学生进行大学申请。
2013 年 8 月 1 日,CA 推出了全新的 CA4 系统。然而,超负荷的浏览量使得该系统状况频出,上线后不久就引发学生和顾问们的疯狂吐槽:部分论文被删除、文件上传格式问题、教师推荐信链接问题、被要求多次付款等等。一直到当年 12 月,这些问题才逐渐被修复。
很快,CA 就迎来了竞争对手。Coalition for College,也称为 Coalition App,于 2015 年诞生,并迅速获得 150 多名成员。但这并没有阻止 CA 的发展趋势,它依然在不断吸纳新的成员院校,并在大学申请领域内扩大影响力。目前,CA 已有超过 950 个成员院校,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的学校。2019 年,CA 改头换面,使用了更加小清新的界面设计,整个系统功能也更加人性化。详细的操作指南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介绍。
今年,又有超过 50 所大学加入了 CA 申请系统,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分校。这两所学校都有着不俗的教学实力,尤其是 UW,是许多中国学生的梦中情校。相信在加入 CA 系统后,这两所学校都将有很大的申请数量上的提升。
往年还有埃默里大学、波士顿大学、密歇根安娜堡、UIUC、普渡大学等,都是 CA 和 Coalition 均接收申请,而今年却都只能通过 CA 申请,默默地取消了 Coalition 申请的选择,想申请这些学校的同学可要特别注意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 CA 没有做太多的调整,主要是在性别问题上做了一些优化。
首先,申请人性别信息的填写移至 Demographics 栏目,且顺序为 Gender,Legal Sex 和 Pronouns。
申请人家庭成员信息和推荐人信息的性别选项中,增加了 “Mx.” 和 “其他(Other)” 用来注明班主任、家长、推荐人、老师和升学指导老师的性别。
* Mx. 的定义:置于一个人姓氏或全名之前的称谓,为的是避免明示其性别,或是不希望性别被定为男性或女性。CA 的填写是一件有点繁琐的事情,没有这方面经验的学生在第一次填写时总是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问题。在 CA 改版时,我们就曾邀请启德上海分公司的文案主管 Adam 老师为大家详细讲解过具体的网申填写步骤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再度与大家分享这个内容。文字较长,图片较多,还请大家仔细阅读。
【01. 注册与登录】
首先,你要登录 CA 的官网 https://www.commonapp.org/,点击屏幕右上角创建账户的链接 "Create an Account"。然后,系统就会让你选择你的申请身份,“大一新生” 和 “转学生” 二选一即可。
选择完毕后,就会进入填写个人信息的页面。有几个地方需要特别关注下,第一个是邮箱的填写,如果你是在国内读书,那就强烈不建议你使用 Gmail 等需要翻墙的邮箱,以免出现无法及时查看邮件的情况。第二个是密码的设置,请大家一定要仔细查看设置要求,不符合系统规定的密码是没办法通过的。第三个是地址的输入,今年在输入地址时,系统会进行自动识别。如果你的地址没有被识别到,你可以将下拉菜单拉到最后,选择 "I don't see my address",然后再手动输入地址就好了。
选择 “目前所在地” 时,大部分同学应该都是选择 "NO"(但不知道咱们读者里有没有来自所列国家的同学呀?)。选择 “申请年级” 时要注意,对于 2021 年入学的同学而言,选择 "2020 or 2021" 才是正确的。别忘了,还要勾选最后的三个正方形选框。最后点击 "Create Account",就大功告成了。创建成功后,你就会看到一个类似下图的界面:
【02. 网申填写】
账号创建完毕后,我们点击黑色栏目里的 "Common App" 选项,开始填写网申信息,内容包括 profile(基本信息),family(家庭信息),education(教育背景),testing(考试成绩),activities(活动列表),writing(个人文书),courses & grades(在校成绩)。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是可以共享给所有使用 CA 申请的院校的;填写框旁边带有 * 的项目为必填项;另外,屏幕右侧的 instructions and help 有相关指引,可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我们挨个儿来分析下这些内容的填写注意事项。首先是 profile(基本信息)部分。这部分的内容还是挺多的,我给大家都列了出来:
个人信息这部分,主要是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如实填写就好。地址这一块,建议在 "Permanent home address" 处填写学生的家庭住址,在 "Alternate mailing address" 处填写一个方便接收学校快递的地址,比如父母的公司地址,以防家里没人不能及时收件。同样的,在输入地址时,系统会进行自动识别。如果你的地址没有被识别到,你可以将下拉菜单拉到最后,选择 "I don't see my address",然后再手动输入地址就好了。联系方式、种族信息、地理信息的内容,都请按照实际情况填写。语言这一块,我们中国学生一般都是填 Mandarin 和 English。如果你会粤语,记得填一下 Cantonese。如果你还会其他语言,也一起填上。至于语言水平,那就根据你的程度来勾选。
公民身份这一部分,需要我来重点讲解一下。我们国际生要选择 other (Non - US) 这个选项。如果你是绿卡持有者,则要选择 U.S. Permanent Resident 这个选项,并上传你的绿卡。如果你是美高的学生,要填写你目前的签证信息。如果你之前没有美国签证,在入读美本时需要申请一个新签证的话,那你的签证类型要选择 F-1。最后一个 Common App Fee Waier,即豁免申请费的部分,请大家填写 "NO"。
家庭状况里包括有父母个人信息、父母婚姻情况等。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询问你是否有兄弟姐妹 (sibling),你要如实填写,如果没有亲生的兄弟姐妹,就填 "0"。
下一个部分呢是 Education(教育背景),这部分的内容也挺多的,我也帮大家罗列出来了:
首先是在读学校,你会在页面上找到一个 "Find School" 的链接,点击之后你就可以通过 CEEB Code、学校位置及学校名称查找你的学校。CEEB Code 是什么呢?CEEB 的全称是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它会给每个高中和大学分配一个代码,这个代码就是 CEEB Code。一般美高和国际高中都会有这个 code,你可以去问学校的老师,或者去 College Board 官网上查找。如果你是普高的学生,在这里找不到你学校的话,你就选择 "I don't see my high school in this list",然后进行手动输入。要注意的是,你输入的学校名称一定要与你提供的成绩单上的学校名称保持一致。在填写 "Counselor" 时,如果你是美高或是国际高中的学生,那你就如实填写。如果你是普高学生,填写班主任的信息即可。
接下来是 "Other Secondary/High School" 的部分。如果你从 9 年级开始有转学的经历,或者像大部分普高学生的 9 年级其实还是初中的话,都是需要填写这部分信息的。另外,你还需要解释一下你离开这所学校的原因。
对于大多数高中生来说,"College & Universities" 的部分其实最多的就是夏校的经历。如果你是美高的学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情况,请和你的学校老师确认。如果你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历,则填写 "0" 即可。
成绩这部分的内容,请一定要在你的学校老师确认之后再填写。这里面只有一个必填问题,就是你毕业年级的人数,这个一定要问一下老师。
关于在读课程,我们一般都是填写 12 年级的课程内容,如果你是 gap year 的学生,也一样是填 12 年级的课程内容。另外,这里还需要你写清课程数目、学制、课程名称(与成绩的保持一致)、课程等级(普高就是 Regular,美高或国际高中按情况填写)以及 Schedule。
荣誉部分你可以填写 5 个,需要详细到名称、等级、获奖时间等细节。"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 部分一般是问你在申请过程中有没有受到社区组织的帮助,我们填 "0" 就可以。"Future Plan" 问的是你未来想要从事什么领域的工作或研究,最高学历打算修到什么程度。这部分你要如实填写,而且最好是和你的申请方向、补充文书保持一致。
标化考试这部分,你要根据 "Tests Taken" 下面给予的考试类型进行分数填写,一般会填写 TOEFL, SAT, SAT II, ACT, AP 等考试情况。填写时,你要注意一下申请策略,比如有些学校是不需要提供某类考试成绩的。另外,还有一个 "Senior Secondary Leaving Examinations" 的问题,我们填 "NO"。
随后,就到了我们很关键的 activities(活动列表)部分了。CA 从 2019 年起给出了活动分类,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下图中,左边一栏列出的就是这次新增的活动分类。填写活动时,最多可以填写 10 个,并且最好是按照活动的重要性,或者活动与申请方向的相关度来进行排列。
紧接着就是 writing(个人文书)部分。这里填入的是 Personal Essay,即从 CA 给出的 7 个题目当中选择 1 个进行作答。具体操作时,系统会先让你选择题目,然后再跳出一个文本框让你填写。我建议大家可以事先在 Word 里面编辑好文书,然后直接粘贴到这个文本框中。粘贴后,一定要注意检查内容是否正确,比如是不是有段落错乱,是不是有字符消失等情况。
另外,文书部分还有两个小问题需要你填写。第一个是 "Disciplinary History(违纪纪录)",这个地方一般情况下填写 "NO" 即可,如果确实有跟随档案的纪录,那还是要如实填写。第二个是 "Additional Information",这其实是个选填项,可以填写之前没写完的、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荣誉、课外活动等内容;也可以选择解释一些状况,例如说明一下为什么你的某个阶段成绩不理想等。那么今年在这个部分中,CA 又加了一道与疫情相关的文书题目,大家一定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写。
然后是在校成绩的部分,其实这部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需要你填写的。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个需要提供在校成绩的学校列表,其中用红框圈出的是我们中国学生经常申请的院校,比如南加州大学、普渡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等。我建议大家可以提前准备好 9-11 年级的成绩单,以免到时候还要临时去找。
【03. 非通用部分】
以上这些部分都是 CA 的通用部分信息,也就是说,你在以上部分填写的内容,只要是使用 CA 的院校都可以看得见。下面我们来看看非通用部分,也就是每个院校单独的页面。如果你要申请某一所学校,那你首先要去 "College Search" 板块中进行搜索,然后添加到你的申请列表中。添加之后,你会看到这所学校的申请信息。这里我以纽约大学为例,可以看到,添加了 NYU 之后,就能看到它的申请信息,包括学校联系方式、申请截止日期等。
另外,你要申请这所学校的哪个批次、哪个专业(学院),学校的补充文书题目都会出现在这里。填写完后,你还要邀请你的推荐人对你进行推荐。检查无误后,就可以提交这所学校的申请了。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的 Writing Supplement 部分是要单独提交的。所以在你提交完学校申请后,不要忘记再提交一份 Writing Supplement 哦。
以上就是关于 CA 发展历史介绍和填写指南,预祝大家这个申请季顺顺利利,最终都能拿到理想的offer!
欢迎访问启德留学深圳分公司 欢迎咨询启德教育留学顾问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