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解读美国大学的招生趋势是什么?
每一年,大数读美美国大学招生咨询委员会(NACAC)都会公布其高校招生情况的据解报告,其中包括了招生官对新生申请的招生要求,以及每年的趋势申请情况变化等等,以下是大数读美2018年美国高校申请形势的解读。
1、据解大学申请人数再次增加
每年,招生美国的趋势大学和学院都会收到成千上万的来自国内学生、转学学生和国际学生的大数读美申请。最近的据解NACAC入学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在四年制大学中,招生申请人数持续增加。趋势
来自一年级学生的大数读美申请数量比去年增加了7%,转学生申请增加了1%,据解而国际学生申请平均增加了13%。招生
随着大学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招生力度,以及通过common和Coalition系统进行申请的学生数量越发增多,这种增长趋势目前没有减弱的迹象。尽管美国高中生总体人数趋于稳定,但由于学生平均申请的大学数量增多,以及美国高校对国际申请人的重视。所有这些因素只会造成一个结果- 美国大学的申请人将会继续暴增,而申请将会更具竞争力。
2、实际入学率将更加难以预测
平均实际入学率再次下降,从36.2%下降到35.1%,国际生的平均入学率为32%。由于学生申请的大学数量比以往更多,他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使得大学难以预测某些已录取的学生是否最终会入学。对大学而言,大学的实际入学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学校的预算,财政援助,部门需求等众多因素。
图表的选项有:
1、英语水平考试成绩(托福、雅思): 递交反馈的 193 所美国大学有 80.3% 认为,对国际生来说,最重要的申请因素是托福/雅思分数。
2、大学预备课程成绩;
3、高中 GPA(所有课程);
4、课程强度,比如 IB、A-Level 课程体系等;
5、标准化考试成绩(SAT/ACT 分数);
6、申请文书;
7、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更多是指会考成绩或毕业成绩;
8、咨询师或指导顾问的推荐信
9、教师推荐信;
10、科目考试成绩,如 AP、IB 各科目的成绩;
11、学生对大学表现出的兴趣(比如进行过访校,或者参加过学校的夏令营等)
12、年级排名;
13、面试;
14、作品集,学艺术、建筑等特定专业的学生需要提供;
15、课外活动。
16、SAT2 的成绩;
17、工作或实习经历。
根据2017年NACAC SOCA的报告,在课程,在校成绩和标化考试(“硬性因素”)之后,申请文书和申请人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兴趣”将成为最重要的“软性申请因素”。为什么如此呢?
因为申请文书不仅帮助招生官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还可以从细微处来判断一个学生在被录取后是否真的会就读。这就是为什么大学越来越多地在网申中设置“why school”一类的命题,因为这些题目可以更好地让招生官了解学生是如何认识学校的,他们是否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确定这所大学与自己的匹配度等。
4、早申请现象将会更加突出
谈到大学的入学率,早申请是大学预测秋季入读率的最佳工具之一。根据NACAC的报告,ED申请的平均入读率是87%,比整体的平均入读率35.1%高得多。ED或EA的申请形式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因为二者的录取率往往比RD更高,而且会更早地收到申请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入读率较低的高校开始逐步推行更多早申请政策。而有一些学校,如科尔盖特大学,允许学生在特定日期之前,将RD申请转成EDII,这也是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校录取率的一个方法。现在很多高校也在鼓励学生进行ED或EA的申请以便提升学校自身的入读率。
5、对转学生的关注度将逐渐提高
在提供转学机会的高校,转学生的平均入读率要更高,达到65.2%,远高于大一新生的入读率。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美国的高中生数量已经趋于稳定,如果大学想要招收更多的学生,就要寻求更多的生源。
去年,美国高校将扩展生源的重点放在了国际学生身上,但现今除招收海外学生外,大学也加大招收转学生的力度。转学生可以帮助大学来平衡他们的在读学生的人数,如填补那些可能已经转去其他学校,去海外交换或正在休学的学生名额。
6、大学将更加灵活地利用“等待名单”
尽管越来越多的学生申请更多数量的大学,但是高校并没有因为学生数量的增加而显著扩张他们的班级规模。由于入学率是最重要的,大学不希望一下子全部拒绝那些有竞争力但又不足以得到录取的学生,所以这些学生将被列入等候名单。
根据NACAC的统计:“从2015年秋季到2016年秋季,入学等候名单上的学生人数平均增加了11%,最终得到转正的人数增加了31%。”大学不仅让更多学生进入等候名单,他们同样也给予了等候名单上的学生更多的offer。
然而,从等待名单转正的机会仍然很渺茫,但显然并非不可能。随着大学利用等候名单的学生来管理入学率,在目前的招生环境中,这成为越来越可能的结果。
本文地址:https://252662.com/html/96a61399290.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